宋仁宗叔父去世,为什么欧阳修不让操办燕王的后事?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天,欧阳修调到谏院做谏官。从那以后,他运用职权,揭发了许多贪赃枉法的行为,也批评了许多不合理的事件。
仁宗皇帝的叔父,燕王死了,按传统的规矩要建造高大雄伟的陵墓,举行隆重奢侈的葬仪。可是这时,宋朝已是民穷财尽,国库空虚,一时拿不出这许多钱来。有人建议说:先把灵柩存放起来,等将来财政好转了,再举行葬仪。欧阳修却提议节俭费用进行安葬。有人反对,说:“如果从简安葬皇叔,这对于帝王之家很失体面,会影响皇帝的威望。”
欧阳修驳斥说:“如果现在不薄葬, 等到以后再侈葬,周围的国家知道了这事,更会笑话我大宋,那只会影响皇帝的威望,应该先葬,不葬就会使人误会我们没钱,从而看不起我们宋朝!”
宋仁宗觉得欧阳修说得有理,就照他说的办了。另一次,澧州(今湖南澧县)地方官从一棵柿树上“发现"了“太平之道”的花纹,为了取宠,就把这当作大“瑞事”( 非常吉利的事)向皇帝“报喜”。朝廷的有些官吏乘机向皇帝讨好,说这件事是太平景象的好兆头,应该大力宣传、庆贺才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现在全国连年战乱,并不太平,不能这样宣传。”
有人说:“正因为不太平,才更要宣传太平。宣传太平是歌颂皇帝的功德!”欧阳修据理力争,反驳说:“从‘太平之道’这四个字看,关键是‘道'字。自古以来,帝王能使天下太平,才是有‘道’。得‘道’了,就太平,失‘道’了,就动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失’,而不是‘得’。因此,我请求皇上多考虑一些使人民安居乐业的事,以达到天下太平。对于这棵树上有祥瑞花纹的事,不值得宣传。”由于他讲得有理,这件事也只好作罢了。
还有一件事,淮南转运使(掌管一路财权,有检察地方官吏权力的官员)吕绍宁,一到任就大肆搜刮民财,贪赃受贿。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并邀功请赏,他装模作样地上交了十万两银子,说是“多余的收入”,朝廷里许多官吏都受到吕绍宁的收买,帮他讲好话,夸赞他有才能。有些心怀鬼胎的人在暗暗看着,如果吕绍宁因此得到奖励,他们就准备学着这么干。
欧阳修尖锐地指出:不能接受这笔钱,应该退回去作为救灾费用。这样,才既体现皇帝对人民疾苦的体恤,又可以防止各地官更贪赃枉法,滥加刻薄。这样一来,那些原来想步吕绍宁后尘的人,只好赶快缩手。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