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玢(南汉第二位皇帝)

    刘玢

      刘玢(920年—943年),原名刘洪度,一作刘弘度,南汉高祖刘龑第三子,母昭仪赵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

      刘玢初封宾王,后改封秦王。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使得其弟晋王刘弘熙生取代之心,南汉光天二年(943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在刘玢观赏角力的宴会结束后,将其杀死。刘玢死后,被谥为殇皇帝。刘弘熙即位,改名晟,是为南汉中宗。


    基本资料

    • 本名 刘玢
    • 别名 刘弘度
    • 逝世日期 943年4月24日
    • 出生地 兴王府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
    • 出生日期 920年
    •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生平

      一、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玢,原名刘洪度(《资治通鉴》作刘弘度),是南汉高祖刘龑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昭仪赵氏(刘玢继位后,尊为皇太妃)。公元932年(大有五年),刘洪度被封为宾王,不久又改封为秦王。

      公元934年(大有七年),刘龑命令时任总判六军的秦王刘洪度募集宿卫兵一千人。刘洪度所募集的都是些市井无赖子弟,而刘洪度却亲昵他们。同平章事杨洞潜向刘龑进谏说,刘洪度是南汉的皇位继承人,应该亲近行为端正之人。任用他治军已经是过失,何况他竟然亲昵成群的小人。刘龑对杨洞潜说,这是刘洪度教他们治军之事,过份劳烦您,让您忧虑了。最终还是没有约束刘洪度。

      登基为帝

      公元942年(大有十五年)四月,刘龑患病不起,因其三子秦王刘洪度、四子晋王刘弘熙都骄横任性,而小儿子越王刘弘昌孝顺谨慎,有智慧见识,便与右仆射兼西御院使王翷谋划派出刘弘度镇戍邕州、刘弘熙镇戍容州,而立刘弘昌为太子。制命将要下达施行时,正好遇上崇文使萧益进宫问候刘龑的病情,刘龑便向他询问此事。萧益说,立太子应该立长子,如果违背了这一制度必然要导致混乱。刘龑于是打消立刘弘昌为太子的想法。

      公元942年(大有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刘龑去世,秦王刘弘度继位,改名为刘玢,任用弟弟刘弘熙辅佐朝政,改年号为光天,尊奉其母昭仪赵氏为皇太妃。公元942年(光天元年)八月,刘玢将父亲刘龑安葬于康陵,上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高祖。

      遇弑而死

      刘玢继位后,骄横奢侈,不喜欢过问政事。刘龑还在丧殡之中,他就大作声乐酣饮;夜间同娼女鬼混,让男子和女子脱光衣服而加以观赏取乐。

      公元943年(光天二年)七月,晋王刘弘熙想要谋取刘玢的帝位,便用盛妆打扮声妓,博取他的高兴,促使他更加作恶。刘玢喜爱手搏,刘弘熙便命指挥使陈道庠引领力壮的武士刘思潮、谭令、林少强、林少良、何昌廷等五个人在晋王府中习练手搏,刘玢听说后很是高兴。七月初八日,刘玢与诸王们在长春宫宴饮,观赏手搏,直到夜晚才停止酒宴,刘玢大醉。刘弘熙命陈道庠、刘思潮等人拖拽刘玢,刘玢被拉杀而死,时年二十四岁,并把他的左右随从全部杀死。

      七月初九日早上,百官诸王不敢进入宫廷,越王刘弘昌带领诸弟来到刘龑的寝殿,迎接刘弘熙即皇帝位,改名为刘晟,把年号改为应乾。给刘玢上谥号为殇皇帝。

      二、为政举措

      政治

      刘玢继位后,左右的人有不合心意的往往杀害,没有人敢作劝谏;只有他的兄弟越王刘弘昌和内常侍、番禺人吴怀恩多次进谏,刘玢不采纳。经常猜忌他的几个弟弟,每次邀集人参加宴会,就命宦官把守大门,君臣和宗室都要脱衣搜查,然后才能进门。

      军事

      光天元年(942年)七月,岭南循州(今广东龙川)一带盗贼群起,相互间不能统一,于是群盗共同推举拥戴博罗县吏张遇贤为主,起兵反叛南汉。张遇贤自称中天八国王,改年号为永乐,设置百官,攻取掠抢海边沿岸一带。张遇贤年纪尚轻,没有什么方略,所属诸将只是向他报告进退而已。

      张婡遇贤洎頭起筿兵后,刘玢任命弟弟越王刘弘昌为都统、循王刘弘杲为副都统前去讨伐张遇贤,在钱帛馆交战。南汉兵作战失利,刘弘昌和刘弘杲都被贼兵所围困;指挥使陈道庠等力战去解救他们,才得免死。南汉境内靠东边的州县多被张遇贤所攻陷。十月二十六日,张遇贤攻陷循州,杀南汉刺史刘传。

      三、家族成员

      祖父母

      祖父:刘谦,追谥圣武皇帝

      祖母:段氏

      父母

      父亲:南汉高祖刘龑

      嫡母:皇后马氏,楚王马殷之女

      生母:昭仪赵氏(刘玢继位后,尊为皇太妃)

      兄弟

      ? 哥哥

      邕王刘耀枢

      康王刘龟图

      ? 弟弟

      南汉中宗刘晟

      越王刘洪昌

      齐王刘洪弼

      韶王刘洪雅

      镇王刘洪泽

      万王刘洪操

      循王刘洪杲

      息王刘洪暐

      高王刘洪邈

      同王刘洪简

      益王刘洪建

      辨王刘洪济

      贵王刘洪道

      宣王刘洪昭

      通王刘洪政

      定王刘洪益

      侄子

      南汉后主刘鋹(刘继兴),刘晟之子

      桂王刘璇兴,刘晟之子

      荆王刘庆兴,刘晟之子

      祥王刘保兴,刘晟之子

      梅王刘崇兴,刘晟之子

      四、史书记载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僭伪列传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

      《十国春秋·卷五十九》

      《五国故事·卷下》

      五、人物评价

      杨洞潜:秦王,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之治军已过矣,况昵群小乎![3]

      薛居正:玢性庸昧,僭位之后,大恣荒淫。

      欧阳修:①玢立,果不能任事。②汉殇帝骄奢,不亲政事。

      鲍士恭:昏暴益甚,为长夜之饮。

      蔡东藩:且弘熙杀兄屠弟,淫刑以逞,弘度荒耽酒色,死不足惜,诸弟无辜,亦遭毒手,冥漠岂真无凭,意者其假手弘熙,俾子之无噍类,以偿其杀人之罪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