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治理老百姓的方针是怎么样的?唐太宗治理国家注重什么?
唐太宗经历过隋朝末年的大乱,镇压过农民起义,亲眼看到百姓的力量是何等强大,知道不能闹得他们没吃没穿。他经常对大臣们说:“一个国君要当得好,必须先让百姓能够过日子。如果为了自已而损害百姓,那就象割下大腿上的肉去喂肚子,肚子饱了,人也死了。”
这并不是说唐太宗不压迫、不剥削百姓了。不是的,哪有不压迫百姓、不剥削百姓的皇帝呢?唐太宗比某华皇帝高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压迫和剥削不能超过定的限度。否则,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象隋朝末年那样,起来造反,导致国家大乱,就统治不下去了。
唐太宗的这个方针,一定程度上是得到执行的。当然这都是比较而言。和封建社会的其他皇帝相比,用唐太宗时期,不那么奢华,还不至于横征暴敛,政治比较上轨道。至于说“使民衣食有余”,过“安乐日子”,就地主说是可以的,劳动人民却没有份,那是在吹牛。不过,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生活比较安定,一般百姓日子还算过得去,这倒是事实。
唐太宗治理国家,注意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让他们各负其责。他当皇帝的第四年,有一天他问大臣“隋文帝这个皇帝怎么样?”有个大臣说:“隋文帝治国很勤劳,他坐朝办公,往往日头西斜了,还没有结束,和大臣们商量事情,到吃饭时候了还没有完,就叫把饭送王来臣边吃边商量。
唐太宗说:“您只知其景,不知其二。他总怕大臣对他不忠心,不肯信任各个部门,帝仕么事情都由他干个人来决定,虽然十分辛苦,事情却不定办得好。大臣们知道他这个脾气,都不敢直着说心里话,他说昨着就咋着。我却不那样。天下地方这么大,四海的天这么多,千头万绪,事情成堆,我都让有关部门去商量,由宰相认真考虑,有妥当办法了,再报告我要然后执行。景日万机,都由皇帝出个人决定,那怎么能行呢?一天处理士件事,就说五条处理得尽善尽美,另外五条处理得不好,不是就坏事了吗?当天五条差错;日积月累,年复一年,错误积起来那么多,还能不亡国吗?信托有才能的大,事情交给他们办,自己站得高高的,严格监督,谁敢为非作歹?这样岂不更好吗!”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