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义务教育 ,才不只是99%的公立小学
原标题:日本的义务教育 ,才不只是99%的公立小学
1.
日本幼儿园费用全免的消息刷屏时,大家都在羡慕日本的义务教育管得之宽,终于连幼儿园也下手了。尽管这个政策跟日本的义务教育其实关系不大。
但不得不说,日本如今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公平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主要就该归功于他们严格的义务教育。
再精确一点,应该是归功于从上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接受教育改革的“宽松世代”开始的义务教育,这场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平教育”。
“宽松世代”大致是指上世纪80年代末到今天出生的日本年轻一代,有点类似国内经常被吐槽的80、90后至今的一代。在“宽松世代”以前,二战后出生,6、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则被称为“团块世代”。
日本现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最早就是从“团块世代”出生的战后时期诞生的。
但那时候日本的中小学生们,处境并不比现在。
战后日本经济复苏,随即迎来一场人口的爆发式增长,跟人口增长不匹配的则是教育资源的不足。80年代以前的日本中小学生们,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填鸭式”教育,目的就是在由教育资源不均导致的残酷竞争中,打败众多同龄人,获得不多的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那时候的日本高中不是高中,而是“受验地狱”,青少年们奉为圭臬的还是“三当四落”,意思是每天睡四小时的人,必定大学落第,而每天只睡三小时的人,才有可能跨入大学的大门。
在“三当四落”的口号和激烈的“受验战争”中,日本的填鸭式教育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也因此带来日本教育界的集体反思,为80年代以后教育的转型和减负埋下伏笔。
2.
现在提起日本的义务教育,人们大多惊叹于他们城市和乡村能保持同等资源水平的公立中小学,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尤其是最让国人羡慕的他们的素质教育(体育、艺术等方面)——与基础知识学习并重,还常常伴随着各种青春热血故事。
以实行义务教育最普及的公立小学为例,公立小学是日本最常见的小学,占全国小学总量的99%。学校全部实行学杂费减免制,家长需要负担的主要是学生的制服费和每天的午餐费(日本的小学每天会为学生提供午餐,每所学校都有专门的营养师、配餐师),午餐费由家长负担一部分,政府负担一部分,收入低的家庭还可以申请免费。
跟我们一样,日本的小学也按片区招生,法律规定不允许跨区上学,只要年龄合适,学生入学不需要接受选拔考试。跟我们不一样的是,日本没有学区房,反而学校大多根据当地人口密度来建立,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本区域的孩子只要步行15到20分钟就能到达学校。
而为了在划片区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法律也规定了各种保障性政策。
比如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可以说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小学资源都比较平均。
滋贺县的一个小岛冲岛上,有且仅有一所小学“近江八幡市立冲岛小学校”,这个学校今年被报道时全校只有13个学生,却拥有完整的令人羡慕的教学设施:电子化的教室(电子黑板、投影仪、52英寸电视)、室内体育馆、室外体育馆、50米长的标准游泳池、拥有6台显微镜和1台高倍望远镜的科学实验室、配备了钢琴的音乐教室、馆藏5000册图书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小农场。这种程度的硬件资源,放眼国内,可能连城市中的小学都难以望其项背,而这的确是日本公立小学的普遍水平。
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学校基础设施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国库负担一部分费用。教学楼会依照最高安全标准建设,每当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时,灾区的中小学就会成为主要避难场所。
而每个地方政府也都会下大力气建设当地的中小学设施,因为如果中小学设施不“硬气”,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可能就不会选择在当地居住,造成地方经济不景气。毕竟日本的户口迁移不受限制,无论是农村的孩子想到城市上学,或是城市的孩子转校到农村,都不是什么麻烦事。
甲醛房这样的情况不但不会出现,就算出现了,家长们也可以带着孩子轻松转学,该焦虑的反而是担忧人才流失的地方政府。
至于软件方面,国内家长最焦虑的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均问题,在日本的公立小学里也几乎不存在。
日本的中小学被严格禁止实施精英教育,没有重点非重点学校之分,也没有快慢班之分。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上岗,并由国家直接发放薪水。在“同薪”的基础上,所有教师和校长,在一定地域内还要实行轮换制,教师每6年就会被调换到新学校任教,校长每5年甚至会跨区域换岗,且地域不限城市和农村。虽然老师们辛苦一点,但这也保证了在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师资水平都是相近的。
3.
公立小学如此,同样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的公立中学同理。在严格的政策法规保障下,日本的中小学在推进教育公平、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但也因此导致了一个问题,因为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更加注重教育的均衡,为了让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公立学校的老师上课往往就低不就高,既不让学生掉队,也不太鼓励拔尖。
公立学校的宽松教育,轻松愉快,却也意味着“学习不足”。对于学习能力强、或是有上名校打算的的同学来说,仅靠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
于是就不得不提另外的教育选择,那就是除了占比99%的公立小学以外的剩余1%。这1%则是日本文部省认定的国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学费最贵,入学难度高于公立学校,要提前经过选拔考试,大多是女子学校、文体类学校、语言类学校等,还有历史悠久的名门贵族学校等。私立学校办学特色偏重明显,选择送孩子进私立学校的家长,就相当于提前规划好了自家孩子未来的一生,比如做运动员、演员等。
国立学校花费则比私立低,比公立高,但在三类学校中最难进,门槛很高,竞争非常激烈。国立中小学一般是大学(特别是教育类大学)的附属学校,担负着教育研究的重任,所以不同的国立小学教学内容也不同,有着明显的学校特色和老师特征。作为先进教育方法和内容的试验地,国立学校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更深更难的知识,进入国立中小学,也就意味更多的未来上名校的可能。
国立学校入学也要经过考试选拔,难度比私立高,学费却比私立低,属于只要学生成绩好,性价比就很高的一款选择。因此,在依然重视学历的日本社会中,十分受民众的追捧。甚至有的国立小学因为报考的人多,即使考试合格也需要在合格者中再进行抽签,抽到者才能最终获得入学资格。比如位于东京的御茶大学附属小学,2011年的报考人数高达2961人,而最终却只录取了55人。
在日本民众的心中,这两类学校虽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甚至学费可能高出公立学校的2至4倍,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上名牌大学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望子成龙”的日本父母们还是希望让孩子们考入这类的学校。
4.
至于没考上国立、私立学校的孩子们,除了义务教育以外,也还有一条提升之路可以走,就是参加课外的补习班。补习班在日本叫做“塾”,一般由私立大学或其他社会机构开办,商业化,学费普遍较高。
前几年很火的电影《垫底辣妹》,就是讲了一个学渣在经过补习班的进修后,成功考入私立名校庆应大学的故事。
比起轻松的义务教育,牺牲课余时间补课,或是读私立、国立名校的孩子们,相对而言学习的压力更大,家庭所要负担的经济压力也更大。
但说到底,在可能选择更好的教育方式以前,全日本的孩子们至少还有一根平等的义务教育的底线。在义务教育的范畴内,大家起码是从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无论是东京还是北海道,城市还是乡村。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