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佐(北宋大臣)

    陈尧佐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今南充阆中),陈省华次子,其兄弟陈尧叟、陈尧咨皆状元。太宗端拱元年(988)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宋史》说他:“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志犹不衰。”咸平初,任潮州通判,咸平二年(999年)建韩吏部祠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现存词一首。


    基本资料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陈尧佐

      尧佐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不同常人。他在陕西为官,告发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恶,他因此被降为朝邑县主簿。在开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为潮州通判。潮州发生鳄鱼食人,他下令捕获,具文数罪后当众烹杀。他在寿州作官遇到大饥荒,他带头捐奉米煮稀饭,救活成千上万的人。他知永兴军发现前任官姜遵,为了讨好刘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瓦用”。他马上向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为了保护文物,他公然上忤刘后。

      他在水利上的成就也是父兄中最大的。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龙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个人传记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今大桥镇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陈尧佐小时候就非常聪慧。在他还没有开始读书的时候,父亲就教哥哥陈尧叟读书了。往往陈尧叟还没有读熟,而站在旁边听的陈尧佐却己背熟了。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26岁的陈尧佐就中了进士,比他哥哥陈尧叟还早登一年。

      宋真宗即位后,表示要广开言路,一再下诏求直言,陈尧佐于上上书指摘时弊,他所批评的,许多涉及到皇帝、皇室,这是作为臣子很少有人敢讲的。陈尧佐因此获咎,被贬至潮州任通判。

      潮州地处岭南,宋时还是偏远蛮荒之地,文化落后,民俗鄙陋。陈尧佐到了潮州,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这里的民众得到开化,而要开化这里的民众,首要的工作是传播文化。于是,他筹备修建了孔子庙、韩愈祠堂,宣传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各地开办了一些学校,又不辞劳苦地动员民间有供给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通过陈尧佐的努力,潮州的文化事业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潮州鳄鱼为害,唐代己有之。韩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谴责和警告鳄鱼,并限期让其离开潮州。据说鳄鱼还真的被韩愈吓住了,率其同类离开了潮州。

      到了宋朝,潮州的鳄鱼为害又严重起来,而潮州的官民都以鳄鱼为神物,不敢冒犯。陈尧佐决心破除这个迷信,他组织了一批精壮之士,用强弩毒矢射杀了许多鳄鱼,而且还用铁网捕捉到了几头巨鳄。陈尧佐让人将巨鳄拖到潮州城内,当着众百姓杀之。至此,潮州鳄鱼之患得除。

      陈尧佐算得上治水专家,他一生多次治水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钱塘江潮水为患,历来的防御方法是编竹笼,在笼中装石块垒成堤来阻挡潮水。可是竹笼几年时间就坏了,石块就散了,堤也就垮了,当时的钱塘堤是"频坏频修"。陈尧佐认为这样筑堤,不但难以防患,反面足以困民。通过研究,他提出了以薪土易竹石的筑堤方案。陈尧佐认为,石块虽坚硬,但不能紧密结合,竹笼坏则石块散,而用泥土筑堤,土能紧密结合,再植上树、草,能起到护堤作用。但朝中执政大臣却认为这是擅改旧规,不肯采纳,而仍用老办法笼石筑堤,修了几年都修不成,最后只好采用陈尧佐的建议,堤很快就修好了。钱塘一带的百姓很感激陈尧佐,为他建立了祠堂,绘了他的像,加以供奉。

      陈尧佐57岁时,太夫人冯氏病故,照常规陈氏兄弟均应为母亲守三年的孝。但第二年三司使李士衡就向朝廷建议:"现在滑州正准备修河堤,陈尧佐素来善于治水,希望委派他去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于是皇上特下诏书,让陈尧佐免去为母守孝,去任滑州知府。这种情况是很特殊、极少有的,表明了朝廷对他的特别信任和倚重。

      治理滑州水患的工程完成得非常好,皇上特颁谕旨予以嘉奖。陈尧佐在滑州修的河堤,被人们称为"陈公堤",在滑州创造的木龙护堤法,直到清代还在使用。

      陈尧佐任寿州知府时,寿州大饥荒。陈尧佐一方面向朝廷报告灾情,请求减免赋税和开仓赈灾,一方面把自己的薪俸捐出来,买米煮粥救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寿州地方的官员和富裕之家,都纷纷拿出粮食来救灾,使数万灾民存活了下来。

      在任河东路转运使时,他见这一带(今山西)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人都靠开采煤铁为生,而当时煤炭和铁矿的税都是很重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陈尧佐就上奏朝廷,请求免除煤税,减轻铁税,朝廷批准了。这样,公煤铁两项一年就少征收数十万两银钱的税。

      陈尧佐在任河东转运使和河北转运使时,发动群众开凿了泽州、怀州一带的太行山道路,把太行山险要地区的道路互相连结起来了,不但有利于国家调运物资,也方便了民间交往、运输、生产。

      诗文传世

      他的诗文书法也是父兄中最好的。他青年时期在阆中锦屏攻读,后又向隐居南山的学者钟放求学。他初人仕途,就写了《海喻》一篇,“人奇其志”。继又具文烹鳄,“人皆惊异”,他的诗作没有《西昆》诗派那种浮艳之风,多写山水花木,寓志谈史,而且明白清丽。如他写游《国清寺》一诗道:“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却嫌桥下水,流去人红尘。”他有集30卷,还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文著。他坚持读书写字,到老不减。

      ●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说是“二社”,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历史年表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出生。

      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进士。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任开封府推官。他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因事涉皇帝、皇室,终于触怒皇帝,获咎被贬为潮州通判。到潮州当年,他就不计个人得失,马不停蹄协助州官于九流新修孔庙,并“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发展潮州教育事业。当年,他还倡议在孔庙正室东厢建韩吏部祠,并写了《招韩文公文》,极力称赞韩愈“专以孔子之道教民。民悦其教,诵公之言,箴公之文,绵绵焉迨今知学者也。”韩祠的建立,开潮人立祠纪念名人的先河。

      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当他得知韩江鳄鱼祸民时,即组织吏民百余人,用巨网捕杀鳄鱼。还写作《戮鳄鱼文》,表达关心民众疾苦,为民锄害的决心。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陈尧佐代替刘综而为淮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知河南府。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徙并州。

      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二月,宋仁宗命令参知政事吕夷简、枢密副使夏竦负责编修宋真宗一朝国史,宋绶、刘筠、陈尧佐、冯元等人参加撰写国史工作,宰相王曾具体负责管理这一工作。

      北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67岁时,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四月,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亲政。他首先罢黜刘太后所任用的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等人,重新提拔张士逊、李迪为宰相,王随为参知政事,李谘为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罢知永兴军。

      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拜同平章事。75岁时, 被宋仁宗用为宰相。

      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

      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年八十二。谥文惠。

      宋史文载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父省华字善则,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县之郑白渠为邻邑强族所据,省华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徙楼烦令。端拱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伯子尧叟登甲科,占谢,辞气明辨,太宗顾左右曰:“此谁子?”王沔以省华对。即召省华为太子中允,俄判三司都凭由司,改盐铁判官,迁殿中丞。河决郓州,命省华领州事。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时遇水灾,省华复流民数千户,殍者悉瘗之,诏书褒美。历户部、吏部二员外郎,改知潭州。省华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库,判吏部南曹,擢鸿胪少卿。景德初,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朵殿,太宗以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升于两省五品之南。省华以府事繁剧,请禁宾友相过,从之。未几,因疾求解任,拜左谏议大夫,再表乞骸骨,不许,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三年,卒,年六十八,特赠太子少师。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提点开封府界事,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初营永定陵,复徙京西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同修《真宗实录》。不试中书,特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进枢密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召同修《三朝史》,代弟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会作章惠太后园陵,州供张甚严,赐书褒谕。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号“知余子”。自志其墓曰:“寿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域矣。”陈抟尝谓其父曰:“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后如抟言。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

      现存诗词

      原文

      ●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诗词鉴赏

      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说是“二社”,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历史评价

      《宋史·列传第四十三》论曰:咸平、天圣间,父子兄弟以功名著闻于时者,于陈尧佐、宋庠见之。省华声闻,由诸子而益著。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尧叟出典方州,入为侍从,课布帛,修马政,减冗官,有足称者。庠明练故实,文藻虽不逮祁,孤风雅操,过祁远矣。君子以为陈之家法,宋之友爱,有宋以来不多见也,呜呼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