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白是怎么得到玄宗的认可?为何之后不被重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生长在锦州(今四川锦阳)所属彰明县青莲乡。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爱好剑术,善作诗赋,二十岁前后,游历峨眉山、成都等处,并在青城山读书;二十六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别了故乡。
他临行时所作的《峨眉山月歌》以及同时期的作品《渡荆门送别》和《秋下荆门》等,都已经很成熟,显示出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李白离蜀后,漫游洞庭湖和湘水流域,经江夏、金陵至扬州,转入吴越,复回江夏一带,并到了安陆(在今湖北)。在安陆,他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秸婚,因定居于此。稍后,他在襄阳认识了诗人孟浩然和前荆州长史韩朝宗。从这个时期起,他就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他给韩朝宗和安州裴长史都写过信,希望他们引荐自己。他的政治理想是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他以后在作品中,往以吕尚、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人自比,都是这种理想的我现。 他对自己的才能是颇为自负的,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在封建社会的黑暗官场里,他这种光明磊落的正直作风自然是不被欢迎的,所以他这时期的从政活动始终没有什么结果。此后,他又北游洛阳、太原等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他自安陆移居山东兖州。
天宝元年,李白自兖州携家南下,再游越中。不久,因道士兼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赴长安。这时,他的家已迁至安徽的南陵,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字行间充满着喜悦,他以为从此可以实现政治上的理想了。
李白初到长安时,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赏之曰: “此天上谪仙人也!”由于贺知章的奖誉,李白名动一时,唐玄宗对他也就颇为器重。但玄宗这时已经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把一切重大的政务都交给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自己做一个,专事享乐的“太平天子”。他召请李白,不过是希望他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做一个“辅弼”之臣,所以就命他供奉翰林。
李白毕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高贵品质的诗人,他在皇帝和权臣贵戚的面前,没有半点奴颜婢膝的媚态,因此,他就遭到高力士和驸马张均等人的谗毁,日渐不被玄宗所信任。李白以后常在诗歌中控诉这种不平的遭遇。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只好和知友贺知章、崔宗之等饮酒吟诗,以排遭愤懑。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