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发现:巨行星形成时间异常缓慢
据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距地球1000光年处的英仙座恒星形成区内的IC348星团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个区域的年龄只有两三百万年,但却显示出相当的高密度“过渡性圆盘”结构,而通过与猎户座等的形成区内相关结构进行比较后,也发现IC348星团中的行星形成时间异常缓慢。
当前,天文学家总结出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的两种对立模型:核吸积模型和引力不稳定模型。前者认为:巨行星早期先形成一个固体尘埃核心,到其质量足够大时,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气体和尘埃,然后形成行星。后者认为:行星是由一个巨大的高密度“过渡性圆盘”自发坍缩形成了原行星。
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在恒星产生的辐射将星系内的气体和尘埃吹走之前,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行星形成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一般认为,按目前标准的行星形成模型,行星的形成从星际尘埃以圆盘状绕着恒星旋转开始,像滚雪球那样逐渐增大,这种圆盘状的时期称为“过渡性圆盘”,要经过数百万年至一亿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在数千万年左右)形成诸如太阳系这样稳定的行星系统。
而IC348星团中盘结构却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天文学家对这些高密度过渡性圆盘的观测往往不使用可见光波段,而是采用红外波段进行观测,越是行星形成活跃的区域,尘埃结构密度就越大,在红外波段的光无法穿透的情况下,科学家使用了射电望远镜进行探测,希望对高密度圆盘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