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金字塔,金字塔中的神奇力量从何而来?
金字塔上包含着惊人的数学之谜和天文学之谜
在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被誉为“七大奇 迹”之冠,其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叫胡夫金字塔,它约建于公元前 2700多年。塔高146.5米,塔基每边长230.6米,占地约52900平 方米,总重量684.8万吨。塔身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 重10吨,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着物,而由石与石相互叠积而成, 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时近五千 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单个最大的人工建筑物。 金字塔×1015=地球的重量 塔高x/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塔高2=塔面三角形面积 底周长:塔高=圆周:半径 底周长x2:赤道的时分度 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 你相信,这些数字仅仅是巧合吗? 另外,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 地球两极的轴心指向天空的位置每天都在变化, 经过2.5827万年的周期,绕天 窄一周回到原来位置,而金字 塔对角线之和,就正好等于 25826. 6。奇怪吗?
人们苦思冥想,如果不是巧合的话,4500年前的古代埃及人怎么有如此精确的测算呢?
金字塔工程浩大繁琐,已经发现的八十多座金字塔,均用 [i石建造而成,这么多石块大多就地取材,但十多万块上等石 灰石,来自尼罗河东岸的采石场:内部的花岗岩,则采自八百多 千米外的阿斯旺,需要多少石匠、运输工人和水手?又怎么运 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 办到。
之一:金字塔建造精确。巨石一块块垒上去,石块之间没 有任何粘接物,却拼合得天衣无缝,连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四条底边相差不到2D厘米,误差不到十分之一。锥角都是52 度,这是自然形成的最稳定的角。方锥体的形状,迫使沙漠风 暴不得不沿塔的斜面或棱角缓缓上升,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最 小。庞大的塔基奠定在地磁场磁力线中心,随地球运动而运 动,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长年屹立不倒。
之二:古埃及人恁样开采这些巨大石块,又用什么运载和 堆砌这些巨大石料。比如,胡夫金字塔。暂且不说这2卯万块 巨石如何采掘,单说把它们堆砌起来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如果每天筑砌10万块巨石,那么,完成这个建筑所需的时间为26000天即70年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加速工程的进程, 如果每天筑砌,1OO万块巨石, 那么,完成这建筑所需时间为 26000天,即70年。传统的看 法认为,古埃及人利用滚木运 输。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固然 能将庞大的石料运抵工地,但 滚木需要大树的树干才能做 成,而尼罗河流域树木稀少。 往尼罗河分布最广,生长最多 胡夫金字塔内大走廊 的足棕榈树,但古埃及人既不可能大片砍伐棕榈树,而且质地 松软的棕榈树干是无法充当滚木的。因为棕榈树的果实是埃 及人不可缺少的粮食来源,棕榈树叶又是炎热的沙漠中唯一可 以遮阳的材料。大规模砍伐棕榈树,埃及人等于在做自杀的蠢 事。
那么,埃及人很可能从域外进口木材?提这样设想的人没 有想到,从外地输入木材就意味着古埃及人拥有一个庞大的船 队,渡海将木材运抵亚历山大港后,还得溯尼罗河而上将木材 转运到开罗,从开罗装上马车送到工地。且不说4500年前埃及 人是否拥有庞大的船队,光说陆路运输的马车,还是在金字塔 建成后的900年才出现在埃及的土地上。
之三:建筑金字塔的劳力从何而来。
女口此精致的伟大建筑,不仅需要大揽建筑工人,而且需要 相当规模的工程师、施工员和管理员,并且需要一支有足够威 力的军队,他们都要吃饭、穿衣,要耗去大量农产品。据估计, 支持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sooo万人的劳力,埃及的农业仅分布 在尼罗河两岸的绿洲上,能养活这些人口吗?
然而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埃及的人口也不足sooo万,年 产粮食800万吨左右,每年还需进口300万~400万吨粮食。当 时,埃及人口至多为200万,如果照这样推算,修造金字塔只是 异想天开了。于是有人就揣测是外星人参与其事,《众神之车》 的作者罗·丹尼肯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
不久前,在欧美有影响的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 他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 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援引化验结 果证实说:大金字塔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 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 十分的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 杜维斯还提出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_ 绺约25毫米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 这绺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他估计,混凝土是用重 9千克-13.5千克的筐子装运的。因此,当时约有1500人在工 地上劳动,而不是有些人所设想的5万-/0万人。大卫杜维斯 的研究成果表明,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共用了四种建筑材料: 黏土砖、石灰石粉、现场浇筑的人遣石和用木模浇灌出的石灰 石大梁。
由于供大卫杜维斯化验、研究用的5块大金字塔巨石是专 门研究埃及古文物的专家送的,所以这些石头的来源和可靠性 是无可怀疑的。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 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 论断颇为可信。与此同时,一些国际科学讨论会承认了他的研 究结论。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 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 复杂的操作’办法米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看来,金字塔之谜 j H三完全“破译”,还手待于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零。
金字塔中的神秘之力。
埃及有八十多座金字塔,这些宏伟的古代建筑充满着大量 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金字塔似乎具有一种神秘之力,这种 力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物体,会产生某些奇异的效应。这是什么 力?从哪儿来的?这个秘密使许多学者困惑不解,吸引了许多 人前去探索和寻觅。
最近发现金字塔具有神秘之力的是法国人,名叫鲍比。鲍 比进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很高,但残留于塔内 的生物遗体却不腐烂,反而脱水变干,保存久远。因此,鲍比推 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在起作用。
鲍比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国家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利福尼 亚大学也派出人员前去考察。他们进入塔内之后,发现所携带 的各种电子仪器,大都失灵。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埋 藏有巨大的磁石,由磁石发出的磁力,才使仪器失灵。据说古 时修筑金字塔的奴隶们每天都吃大蒜,吃大蒜就是为了抵销塔 位埃及法老王,重达10. 23公斤的 黄金面具,这几乎成为了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内磁力对人体可 能产生的危害。这 种说法并没有得 到证实。
意大利的学 者还发现长时间 在塔内停留,会使 人的精神失调,意 识模糊。为了证 明这一点,有人在胡夫大金字塔里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果然 头脑发昏,幸而被人救出。不少游客到塔内参观,时间一长,也 有这种感觉。学者们认为这就是所谓金字塔之力在发生作用。 其效应可能是:防腐和麻醉。
到埃及去考察金字塔之力,千里迢迢,极为不便。能不能 在实验室里研究呢?于是,有的研究人员就别出心裁地制作出 金字塔模型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按金字塔实体比例缩小的金 字塔,同样也能产生金字塔之力,也能产生与实体内部相类似 的那种效应。
最早做这项实验的还是鲍比。他用薄木板裁成底边为J米 的三角形,4块三角的薄板组成一个金字塔模型,然后把动物的 内脏、加工过的肉和生鸡蛋等放入模型内部,几天后拿出来一 看,并未腐坏,依然保鲜。鲍比以此证明金字塔确有一种特殊 的力量存在。
鲍比的模型实验进一步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兴趣。后来美 国的研究人员又做了一项模型实验。他们把1000克牛肉分成 两份,500克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之内,另外500克放在模型 之外进行对比实验。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放在模型内的牛肉 5天后完全脱水,变戌了牛肉干。而放在模型外的牛肉,不到4 天,就变质发臭了。
接着,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做了几项实验。他们把相同的牛 奶分装两杯,一杯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之内,另一杯放在模 型之外,经过50小时,模型内的那杯牛奶干得像奶酪一样,但未 变质,而在模型外的那杯牛奶已经变质了。
后来又用鲜鱼和生贝做了对比实验,模型内的鲜鱼坚持了 乃小时,生贝坚持了20小时不腐,而模型外的鲜鱼和生贝在较 短的时间就变质了。
研究人员后来改变了实验方法。把金字塔的模型再缩小, 把很多个模型并排摆列在桌上,然后把实验物品放在模型的顶 部,而不是放在模型的内部,再观察实验结果。首先放上去的 是瓶装威士忌酒,艿小时后瓶酒味道变甜,更加醇香可口了。再 把烟卷放在模型顶部,川、时后抽起来气味更加芬芳了。然后 再放上橘子汁做实验,3小时后开始发生变化,5小时后橘子汁 脱酸变甜,72小时后橘子汁分成较明显的3层,上层透明,中层 半透明,下层有沉淀物。而另外一瓶橘子汁所放位置远离模 型,72小时后仍然发酸,表层透明,中下层浑浊变腐。
经过这许多实验之后,研究人员确认了金字塔力的存在, 并把特别的实验用的金字塔模型称之为“金字塔力发生器”。 有了这种发生器就使这项实验的路子更加宽了。后来又有入 用发生器滤过的清水洗头,可使头皮止瘁;用来洗脸,可使面部 皮肤感到滑腻。由上述实验证明金字塔力有明显的防腐效应。 金字塔力可否用于临床医学呢?对此,美国牙科医师派力 司·盖费斯博士也做过一项实验,他用铝合金做了72个小型金 字塔模型,挂在自己诊疗所的天棚上,在这些模型下边给牙病 患者做手术,效果较明显,患者反映疼痛较轻,术后恢复较快。 美国盖费斯博士把这项实验写成学术报告,发表在《齿科学术》 杂志上,指出可能是金字塔力的防腐效应对牙科手术起了一定 作用。
但是,事到如今,科学家尚不明白“金字塔之力”的形成原 理。
法老咒语为何屡屡显灵
埃及金字塔在四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始终笼罩着神 秘的面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奇色彩,而其中最令人震惊且 毛骨悚然的是金字塔墓碑上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 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o"这些近似神话般的咒语无 非是想告诫那些企图窥视墓穴中无价藏宝的后人,以防盗墓。 然而,奇怪的是几个世纪以来,凡是胆敢进入法老墓穴的,无论 是盗墓贼、冒险家,还是科 学考察人员,最终都一一 应了咒语,不是当场毙命, 就是不久后染上奇怪的病 症而痛苦地死去。
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埃及“国王山谷”一 座金字塔脚下陡峭的地下 通道里,站着两位神色严 肃的人。面对他们的是一 座封闭了三千余年的古代 埃及法老的墓门。考古学 家霍华德。卡特为寻找这 个墓穴付出了几十年的心 血。他身旁站着的是8年 来为支持他而耗费了巨资 的卡纳冯勋爵。
卡特小心翼翼地凿开 墓门的~角,卡纳冯在他 身后睁大眼睛往里瞧。随 霍华德·卡特开启吐坦哈蒙法老I墓门, 由此进入7世界第一宝藏 愿望杯,这个杯子发现在墓室的前厅,有 可能是盗墓者丢弃在此的。杯壁的外沿 刻着一句咒语:如果你愿意把你的脸朝向 北风,数年之后你将会看到幸福 着一块块泥土往下掉,气氛紧张起 来。洞口越来越大,卡特用颤抖的 手举起电筒向里照。等了片刻,卡 纳冯憋不住了,用嘶哑的声音问 道:“你看见了什么没有?”卡特转 过身子,眼睛里闪着光芒,结结巴 巴地说:“我看见了,奇迹——了不 起的奇迹!”
这就是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史 上最重要的事件——古埃及年轻 法老吐坦哈蒙陵墓的发现。吐坦 哈蒙统治埃及9年,公元前,350年, 碰坦晗蒙的最肉层木乃伊彤内 他18岁的时候,神秘地死去。他没 狺,以纯金打昔而吱。 有料到被埋葬3200多年后又突然成了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这座古墓位于“国王山谷”的峭壁脚下,它由四个墓室组 成。有迹象表明,墓葬后不久,曾有盗墓者潜入前室。丢散在 地上的珠宝说明他们胆怯了,未敢继续下手。墓门又重新密封 起来。整个墓穴基本上是完好无损的。
装有吐坦哈蒙内脏的石质箱子。
一进入墓室内,人们看到满地 堆着无数珍宝,不由得欣喜若狂。但 是当他们看到一块泥塑板上刻着一 行文字,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死亡 将张大翅膀扼杀敢于扰乱法老安宁 的任何人!”
正当人们半信半疑之时,麻烦 的事接踵而来。首先是卡纳冯勋爵 在墓穴中被一只飞虫叮了一下,不 久死去。接着梅塞纳勋爵的秘书迪 克·贝瑟尔、考古学家贝尾迪特和 帕萨诺瓦、韦斯特伯里勋爵和阿奇博尔德·里德(他曾用Ⅸ光 透视木乃伊)等人都相继死去。似乎吐坦哈蒙王的复仇之剑 追逐着卡纳冯勋爵的所有助手和扰乱其安宁的任何人。仅6 年的时间里,就有23人莫名其妙地死去。
人们一提到吐坦哈蒙之墓,便会联想到这件离奇的事。 ,夕77年7月卡纳冯的儿子在纽约会见电视记者,当人们问到“法 老诅咒”一事时,他说他“既不相信此事,也不怀疑此事”,但即 使给他J叩万英镑,他也不会进入“国王山谷”中的吐坦哈蒙之 墓。这些事情给神奇的法老陵墓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埃及古代陵墓里的国王(法老)都已是木乃伊了,难道他们 能在几千年后将发掘者咒死么?
目前对“法老咒语”的所谓显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 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墓道壁上有一层粉红色的灰绿色的东西, 可能是一层死光,据说它放射出的物质能使人丧命。
第二种观点认为,埃及古代文化足以使法老们可能利用剧 毒的害虫和毒物,置于陵墓中作为防卫武器,对付后世的陵墓 破坏者。,”陴,地理学家怀特斯在挖掘罗卡里比陵墓时,就 曾遭到蝙蝠的袭击。
吐坦哈蒙的墓口。
第三种观点是, 开罗的医学教授泽 廷·培豪在木乃伊 中发现一种已生存 4000年的病毒,认为 人们接触这种病毒 即可出现吁吸道炎 和脑膜炎,从而导致 呼吸道发炎窒息而 死。
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1983年,~位叫菲利普 的法国女医生,经过长期研 究后,认为这些人的死亡都 是因为发掘者和参观者对墓 中霉菌过敏反应造成的。据 她研究,死者病状基本相同 ——肺部感染,窒息而死。她 解释说,古埃及法老死后,随 葬品除珍宝、工艺品、衣服 外,还放置了各种水果、蔬菜 和大量食品,后者长久保存 经过千百年的腐烂成为一种 肉眼难见的霉菌,黏附在墓 穴中。不论是谁,只要吸入这 种霉菌后,肺部便急性发作,最后呼吸困难而痛苦地死去。斯 特拉斯堡的杜米切恩教授就因钻入刚发掘不久的充满霉菌的 陵墓中临摹铭文而一命呜呼。至今为止,这种说法是较令人信 服的解释了。
第四种观点。有一些科学家却认为,所谓法老的“咒语”, 很可能来自金字塔构造的本身,其墓道与墓穴的结构设计,能 产生、聚集并释放各种射线、磁振荡和能量波,或形成某种神秘 的物理场。也就是我们在前一小节中所介绍的神奇的金字塔 效能在作祟。
免责声明: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