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记忆】半世纪前,你知道上海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吗?

    来源: 上观新闻

      原标题:【海上记忆】半世纪前,你知道上海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吗?

      

      

      7月1日,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了。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上海市民就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还很拮据,许多商品实行凭票制供应,生活垃圾品种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国家也没有专门制定相关的垃圾分类法规,但市民们普遍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委会在各个弄堂和小区设有湿垃圾及剩饭剩菜倾倒的瓷缸,市民有湿垃圾会自觉地倒在瓷缸里;同时,相关部门也设有专门的废品回收站,废报纸、废纸、牙膏壳、玻璃瓶等废旧生活用品,市民会积少成多,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而垃圾箱里基本没有“值钱”的垃圾。当然,这同当时人们生活还比较穷,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当时人们头脑中对垃圾分类还是比较有意识的。

      当年笔者住在虹口区着名的三角地菜场附近的余杭路上,家里的后门是条四通八达的弄堂。记得小时候,就在笔者家后门弄堂的拐角处就放有一个专门供市民倒湿垃圾的瓷缸。瓷缸虽然不大,但在拐角处还是显得很显眼。市民有湿垃圾(如烂菜皮等)或剩余馊了的饭菜都倒在瓷缸里,虽然每次走过,都会闻到一股馊味,但没有人会移走瓷缸。平时,每天有专门的人员来收运瓷缸里的湿垃圾,每周四弄堂里开展义务清洁里弄活动时,市民们会自觉地从家里端出一脸盆水,冲刷瓷缸周边的地面,将其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笔者不小心将吃剩的几块隔夜的冬瓜往水斗里一倒,洗碗时用水将冬瓜冲下水池,姑婆见了很是生气,指责笔者不该将冬瓜冲下水池,而是应该倒在外面的柑脚瓷缸里。为了让笔者牢记湿垃圾该倒在柑脚瓷缸,姑婆让笔者用铁钩把已经冲入水池下的冬瓜钩出来,倒在柑脚瓷缸里,并罚笔者每天洗碗,连洗一周。其实当时笔者只是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连洗一周碗,还是觉得很“委屈”。

      当年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废品回收站门店,这对垃圾分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虽然一斤废纸或废报纸才五分线,一只废牙膏壳才一分钱,但市民都会把这些垃圾积攒起来,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别小看这几分钱,当时笔者坐档档电车,五站路才三分钱,废垃圾在当时还是很“值钱”的。家里大人每次看到家中竹篮里废纸满了,总会跟笔者说,快拿去卖了,卖了的钱就给你当零花钱。所以,每次看到竹篮里垃圾满了,心里一阵高兴,心想这回又有零花钱可用了。

      小时候,笔者和姑婆住在一起,姑婆喜欢抽飞马牌香烟,香烟盒子从不当垃圾扔掉,而是放在专放废纸的竹篮子里,当废纸卖,可以说这香烟盒子可是当时笔者家的“重要”回收物。由于姑婆每天要抽一包香烟,一个星期也有七只香烟盒子可回收卖钱。虽然,笔者从小不喜欢闻香烟味,但看到有香烟盒子可回收卖钱,也只得忍受家中的烟味,实在忍受不了,就躲得远远的,生怕闻到烟味。

      当时距离家最近的废品回收站是在汉阳路桥下拐角处。这是一家有着两个门面的店,记得我人小,每次去卖废品都要站上两个台阶,才能将废纸什么的放在柜台上,收货员是两位戴着口罩的中年人,因为当年废品回收站是国营单位,每天早上八点营业到下午五点。收货员见有人来卖废品,就会按不同的品种分别称分量,并将其堆放在不同的品种里,店面非常整齐。由于去的次数多了,收货员远远地看到笔者,就会招呼:小朋友,侬又来了。有时笔者竹篮提不上柜台,收货员就会扒着身子在柜台上,俯着帮笔者把竹篮拎进柜台里……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同当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年人们思想中的垃圾分类,还只是简单的干湿垃圾分类,垃圾的品种和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分起来也相对地简单。

      半个世纪前,笔者小时候自觉地将干湿垃圾分类的情景,至今还停留在脑中。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应该提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半个世纪前的一些垃圾分类的好做法,不妨也可学习借鉴一下,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

    相关历史资料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中国股市的风险抵御能力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冲击的阴影,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之前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在这个时候,谁最快远离疫情冲击,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复工复产,那么谁就有机会把握...

    医药和消费股将享受稀缺式溢价

    在疫情全球化速度和规模高度不确定背景下,内需确定性增长品种将享受稀缺式溢价,医药和消费品种是主要风口。如果全球经济持续恶化超预期,届时地产股和基建股也可能卷土...

    盈利最“薄弱”企业闯关IPO 能否打破5000万红线?(附最新IPO排队名单)

    一家拟IPO企业,能否成功过会备受市场关注。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IPO排队企业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4月2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418家(不含科创板),其中主板157家、中小板75...

    “政策底”已明确 四月打磨“市场底”

    一季度行情本周收官,上证指数月线出现罕见的“年初三连跌”。A股开市以来,上证指数在1-3月“三连跌”此前仅有一次,就是历史大顶2008年初,当年1-3月分别下跌了16.69%...

    早知道:2019年11月05号热点概念与题前瞻【附股】

    早知道:2019年10月10号热点概念与题前瞻【附股】

    周三大盘低开震荡小涨0.39%,深市几大指数涨幅也均差不多。地产、有色、煤炭及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酿酒+旅游+家电+医药医疗等大消费趋弱。题材中的季报预增、芯片+5G+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