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纪录片温情打动网友: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坚持就行了!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高分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温情打动网友

      “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坚持就行了”

      郑安全是一名木工爱好者,也是女儿郑若行拍摄的系列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里的主角。

      2015年开播至今,该纪录片两季播放量近2000万,收获豆瓣9.2的评分。

      在纪录片里,郑爸爸顺应24个节气做出别具一格的木器,受到万千网友的喜爱。镜头下的郑爸爸神情恬淡,手里的木头宛若起舞;每件木器构思精巧,充满情调。除了精湛的木工工艺,许多网友也被郑爸爸一家暖暖的温情打动。

      做木工是伴随郑爸爸一生的爱好。女儿郑若行学导演回到家,觉得爸爸做的东西非常有趣,当时随手发了一些在网上,没想到大家都很惊叹,原来传统木工能做成这个样子,这些热情启发了她拍纪录片记录爸爸的手艺。

      喜欢琢磨机械的郑爸爸,外貌却特别文艺,讲一口杭普,慢条斯理,人淡淡的。但说起做木器时的那些“小发明”,一下子就话多人轻快,笑得很开心。女儿不时在一旁“翻译”杭普的奥义,穿插着小时候和爸爸做的趣事,对谈时感受到又萌又暖的气息。

      “木头是活的”

      郑爸爸出生于50年代,17岁下乡成为知青后,他想学一门手艺傍身,“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能学的东西这么多,男的一般都是学木工、建筑。”当时正好他身边有些年长一点的朋友比较熟悉木匠手艺,于是“跟着他们就玩了起来”。从打下手开始,渐渐学会做家具、盖木房,从此对木工特别感兴趣。

      此后四十余年,木工虽然不是郑爸爸的主业,但无论家搬到哪里,他都会找出一个小空间作为木工房。“当时生活条件挺差的,家里没地方,我在阳台上放一些工具,也可以做一点东西。”

      多年以来,郑爸爸觉得最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把这个东西丢了”。同年龄跟他一起学做木工的人,都没坚持下去。而他是当成一个爱好,一直“玩”了下来。

      在郑爸爸眼里,木头的质感要比其他的材质好,“木头像一个活的东西”。他觉得每一棵树木长到成材都很不容易,必须认真对待,“木头不是越名贵越好,关键是因材施用”。他说,“我们这一代刚好是最后一批学到传统工艺的木工,以前木头非常紧缺,做东西都要仔细计算拼板,不像现在这样浪费。”郑爸爸遗憾的是,“现在的木匠太注重造型,在结构上没有真正下到功夫。实际上结构才是木工的根本。”

      在郑爸爸那个年代,要变成一个好的木匠,首先要把工具做好。 “那时做木工,工具是很重要的,以前的木工工具都是自己做,好的工具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像我们这种传统木工一定自己做工具,还要经常修理。”他不但爱惜工具,也用出了感情,现在手边的工具都有30多年了,“锯子啊刨子啊,要坏了修不了了就自己再做一把。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不买,自己做的还比你买来的用着顺手。”

      生活里没有“扔”这么一回事

      郑爸爸将他的木工手艺全部融进了生活,从家里日常用品的修修补补到设计装修,他像魔术师一样,总能给家人带来新惊喜。很多老物件经过不断的修修补补,一直用到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基本上没有‘扔’这么一回事。”

      家里人也都习惯了。女儿郑若行最有感触:“很多东西爸爸修过之后,常常比原先还要好用。记得妈妈讲在老家生活的时候,街坊邻居有什么东西坏了修不好,也都会拿来请他修,后来成了标准,这个东西他说修不好,那就是修不好了。”

      在女儿眼里,郑爸爸是一个安静的人,“一般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思考,他很喜欢动手”。有时妈妈自己抱怨:“哎,我觉得这个锅铲没有那么好用咧”,爸爸听到以后就上心了,哪天看到一个合适的木料,他就会给锅铲换一个木头柄,要经久耐用得多。

      这样的记忆能数出很多,“有个水果刀用了大概20年,后来刀柄坏了,爸爸就换了个木头的,感觉又可以用20年。我爸爸出差的时候买了一个缸回来,妈妈想用它来装米,爸爸就再给缸补做一个木头的盖子。”

      郑爸爸不善言辞,在家里常常不言不语的,今天这个不太好就改一改,明天那个不太好就弄一弄,就这样蹦出很多想不到的发明:木头柄的锅铲、刻着“米三两”的木头盛米勺、木头不求人、树枝晾衣架……这些充满意趣的物品常常是悄悄地诞生,它们的原材料大多是郑爸爸不露声色从十几年前的装修余料中“捕获”的。

      做木工是郑爸爸向家人传递爱的方式。今年七夕,他把去年做的“情人结”项链做了改造,给爱喝茶的郑妈妈做了一批同款小杯垫。

      谁都不学了,我还在学

      老家有些旧的老家具坏掉了,这让郑爸爸感到遗憾。这些家具年轻人不太喜欢了,有的又修不了,怎么办?郑爸爸想法子把它们留了下来:他颇费心思地做了一套微缩家具,当作纪念。这些看起来像小玩具一样的家具,每一件都是按照老家具的样式等比例缩放,用传统木工真正的榫卯结构做的。其中的金属部件,也都是用小铜块一个个锉出来装上。这么精细的微缩家具,一年只能做一到两件,最后十几件“家具”放在一起,跟原来的家具一模一样。“以后我女儿就知道原来我们的爷爷奶奶用过的家具是什么样子的了。”

      和“老家具”对应,郑爸爸还做了一套传统木匠工具自己收藏,刨子、斧头、手拉钻、框锯等等一共11件。这些三十年前做的小玩具,如今竟然每一件都还能用。

      郑爸爸觉得,木工非常锻炼人的思维,“是最有基础的工匠”。如果木工做得好,金工就一定不会差。80年代,郑爸爸从商业单位调到机械厂,刚去的时候,“人家想,你一个商业单位来的人会做什么呢?可我去了之后,什么工种几乎都是拿来就会做。”他笑得有点小得意,“因为我把木工这一块学好了之后,进到机械单位后,我动手能力也特别强。这个动手能力还是跟木头有关。”

      他最有感悟的是:学东西要专注。“一样东西我一定要学好它、学到位。不能半途而废。谁都不学了我还在学。”

      郑爸爸从小就出了名的爱鼓捣东西,“拆了装,装了拆”。听家里学医的亲戚说手术器具不适用,他在80年代曾发明过一款股骨头固定器,将机械原理结合到传统固定夹板中,这项发明后来获得了专利,并且投入到日后的治疗使用。90年代,大家还不知“雾霾”为何物,他就设计出了一款车载“空气净化器”,“车里总是有人抽烟,我想也许需要这么一个东西。那时候人们还笑我,‘开窗通气不就行了吗,要这个干吗?’”

      她们启发了我很多东西

      当女儿想要为爸爸拍摄一部纪录片时,郑爸爸毫不犹豫地成为了她镜头下的主角。2015年,《爸爸的木匠小屋》第一季开拍,从二十四节气汲取灵感,顺时令成集,从芒种到小满,拍了整整24集。每集都是边拍边播,平均两周就要做出一件木器,真正留给郑爸爸构思和制作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周。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有个特点,做一件事情肯定要把它做好。我以前只考虑我自己要做什么,现在女儿要拍片,我就觉得‘新’是最重要的,创新的东西年轻人都会喜欢。”和女儿一起拍片子,他笑言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她们启发了我很多新的东西。我现在做的都是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东西。为什么我会做这些东西呢?因为她们命题给我。”

      命题通常来自女儿郑若行的构思,“第一季我们按照24节气的元素来做,每一期都跟一个节气相关,比如说雨水的时候,就想做一个伞架,可以用来放伞,但是不会跟他说这个伞架是长什么样子;惊蛰的时候,花开了,小虫小鸟很活跃了,我们就可能会让他做一个小鸟窝;到了秋分,是吃螃蟹的时候,我们就说做一个蒸螃蟹的架子。”在郑若行看来,这是互相启发,“碰撞出不少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正好也是他想做的东西”。

      郑爸爸说,技艺不是问题,想做什么都能做。但 “时间紧、节奏快”是让他头痛的事,“你们逼得这么急,每两个礼拜就要出新的,好紧张的。”

      压力其实源于郑爸爸坚持保留纯手工的“原味”。他不用一滴胶水、一个钉子,就能以“松配”的方式将木料拼接在一起,却很牢固。只要巧动其中一个关节,木器又可以完全拆分开,变成一个个单独的部件。比如第一件作品“鸟巢”,他利用榫头与木料之间的交叉和位移,使整个鸟窝封闭,仅以背后的一根木条锁住整个小屋子,最后那根木条既是关节又是钥匙。

      最费心思的要算郑爸爸做的一个“机关密码盒”,整个盒子像一台迷你木制钢琴,没有用到任何齿轮、金属或电子配件,纯粹以木结构完成,只有按对盒子表面的三个“琴键”密码,才能打开盒子。令人叫绝的是,密码还可以更换。提到密码盒,郑爸爸笑眯眯打开了话匣子,“最初女儿跟我讲,要我做一个厉害的东西,得是一个有机关的那么一个东西。我就想是不是能够做一个密码盒子?从技术上考虑,一般这个东西做不出来的,我后来是通过编程的方式做到了。”

      郑爸爸做东西的重头戏是在设计,“我设计的时间比较长,真正做的时间比较短。“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东西,都是通过构思在电脑上设计出来,设计的过程中,相当于在心里已经做了一遍,所以一旦设计图案出来,真正制作时就有99%的把握。”

      画图纸是最费精力的,“会推翻很多原本的设计,光是这个密码箱,最初它大概有五六种设置密码的方式,一个个淘汰到最后,才找到最合理的那个。”

      郑爸爸做东西都没有参照,就靠自己一点一点琢磨。有时想不通怎么办?“今天想了一天没通,那我就明天接着想啊”。他体会最深的就是,“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坚持就行了。人家说不可能的时候,你再想想肯定就能想通了。比如说我做那个拐棍,可以变个凳子。当时是重阳节,跟老人有关的就是拐棍,光是拐棍太简单了,我觉得怎么设计一下,让它跟凳子有关。天天想,想不通就放在那里。我想了一个星期。你要把脑子里这个东西的构造、里面的关口都想好,然后带着上电脑再设计、画图。”

      不通过电脑,我还真画不出来

      郑爸爸很少表露自己的想法,他更喜欢自己慢慢钻进去研究。“这东西我要想学,就一定得给它弄懂。”

      女儿印象很深,一次她无意中看到爸爸画图用的是一个英文版的软件,“他自己不会英语,但他就用一个英文版的软件摸索着把图画出来。上次我们去拍摄的时候,他还跟我们说英文版的很多功能还是摸索不出来。”郑爸爸听了在一旁笑,“用多了就会了。有的图标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做什么的。”后来女儿请小伙伴帮忙,给他装了一个中文版的。

      郑爸爸自学的“辉煌战绩”不止一次。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用电脑软件画木工设计图。神奇的是,他用的并不是画图软件,而是电子表格Excel!他甚至用Excel绘制了整套室内装修设计图。2000年前后,他又自学了辅助设计软件CAD,没有攻略、没有教材,全凭自己摸索。最近,他又开始自学MAYA,琢磨做立体建模。“我画CAD图纸的时候从来不敲键盘,全是用鼠标,一个个键去试。一个步骤学会了,顺着它尝试别的。”有趣的是,这个异于常规的路径不但能“殊途同归”,甚至“比一些会用快捷键的人还要快”。

      郑爸爸上手电脑很早,“大概四十多岁,那时刚有电脑我就自己去玩,能画的地方我都画过。”最初他用铅笔手画草图,现在“不通过电脑,我还真画不出来”。

      对小孩,没有想一定要怎么样

      在郑爸爸眼里,年轻人的想法里有新的东西,“在他们那边学了很多东西”。虽然有时候感觉年轻人想出来的东西傻傻的,但是“我觉得她们这种创新的状态对我说起来挺有帮助的。跟他们接触了之后,我也会转化到年轻人的这种思路上,我挺愿意接受这样的东西。”

      在女儿眼里,郑爸爸是开明的、非常有童心的,“他其实从来不会觉得我们的想法会不靠谱什么的,如果我们有了很天马行空的想法,他只是会思考说那它可以怎么去实现?或者我们怎么改进这个想法,把它从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东西变成一个可能的。”

      有个动手能力强的爸爸是什么体会?只要幼儿园、学校布置手工作业,“父女俩就会一起做”,郑爸爸笑呵呵地说,“并不是刻意地要给她做,我喜欢帮她一起完成。那个时候做灯笼,一般人家都是用纸糊的,那我们就不一样,用薄一点的木板,做出来蛮立体的。”这些有个性又有创造性的东西,经常引得小伙伴们羡慕。“我们俩做这些东西都很认真的,本身也想炫耀炫耀。”

      郑爸爸从来不关心学习成绩,甚至还记错过女儿读几年级。“我们家里面对小孩没有一定要想怎么样,我觉得读书能够60分就可以了。”他更喜欢和女儿讨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用果奶罐子做灯笼、用纸板做房子;台风天断电的时候,用蜡烛做小动物;收集牙膏皮和颜料管,融化后浇筑倒模……帮女儿实践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他特别开心,即便最终可能会失败。

      我还是过原来的生活

      八零后的郑若行笔下的插画诙谐幽默,有种“轻松感”,生活中时时脑洞大开、天真可爱。和同龄人比,她最感念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童年快乐,“在他们那个年代里面,爸爸教育我的理念是非常前卫的。他不怎么在乎学习成绩,陪我做手工、陪我疯玩,他帮我发展了很多想象力方面的东西,本身这个片子的拍摄灵感就是从爸爸这边得到的。”

      现在,郑爸爸成了网络红人,电视台、签售会……受到很多观众粉丝的喜爱。“网红不网红的,没感觉。我就是一个木匠,会做做木工。拍的时候也没想过要变成什么的,我还是过原来的生活。”

      一些年轻人看了纪录片想要学手艺,郑爸爸毫不犹豫开了木工课程,“他们想学就给他们学,我一点都不保守,木工对于我也是个爱好啊。年轻人有什么要问我,我还挺乐意的。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很多基本功用机器可以替代人手,比我那时候好学。”

      对于传统手艺的传承,郑爸爸觉得“很难”,“这个行业不是说一朝一夕能学好的,现在能花好几年功夫在这上的人好像很少。”郑爸爸常常感叹那些好的手艺,“恐怕等这代老人离去,就再也看不到了”。

      女儿郑若行能读懂爸爸的心,她打定了主意:只要爸爸愿意,可以一直做下去。“木工本身不是一个很重体力的活儿,特别是他多数时候会做一些比较小的东西,不一定要很有体力,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构思、脑力和经验”。《爸爸的木匠小屋》第三季正在拍摄进行中,郑若行对未来满满信心,“2020年起还会在bilibili平台播出。我们得想出更多的创新。”

      文/本报记者 李喆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私募公司KKR和Apollo调整交易人员薪酬结构 佣金收入分配更多倾向股东

    私募股权公司调整对交易撮合人员的奖金和其他奖励,以期在交易长期干涸的情况下为股东提供更稳定的收入。ApolloGlobalManagementInc.和KKR最近几周都对薪酬进行了调整,

    头部私募实控人大数据:90%以上为自然人

    作为私募行业的头部梯队,百亿私募自带“光环”,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除了业绩表现外,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市场讨论的话题。与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实控人以机构为主...

    中集环科: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譬如宏观环境、市场表现、投资者情绪等

    消息,中集环科(301559)11月3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股票自上市以来屡创新低,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有措施让股票企稳回升来保护投资者利益?

    金徽股份拟3.5亿元收购向阳山矿业 铅锌资源储量再加码

    (原标题:金徽股份拟3.5亿元收购向阳山矿业铅锌资源储量再加码)近日,金徽股份(603132)发布公告,为积极推动江洛矿区资源整合,增加优质资产,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向...

    早知道:2023年11月30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2977.86点、3018.56点,当前阻力位:3058.26点、3063.04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下一...

    早知道:2023年11月29号热点概念与题材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2977.86点、3018.56点,当前阻力位:3053.04点、3063.04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