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来源: 解放日报

      原标题: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原标题: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邢建榕

      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迅速成为我国最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尽管以轻纺工业为主,却集中了约50%的全国民族资本企业、约40%的全部资本额、约50%的全部年产值,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但在上海史研究中,近代上海工业研究仍属于薄弱板块。我们不妨从这一角度切入,探讨近代工业在上海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满足工业发展的三个条件

      近代上海不仅是一个商业性消费城市,也是一个工业性生产城市。

      经验表明,一个落后地区从农业化一步步发展为工业化,要研究现代化,要了解工业化。某种程度上说,上海的近代化首先是工业化。近代工业的发展,至少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便利的交通运输线、丰富的水源和足够的能源、大量的劳动力集聚。此外,还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在近代中国,上海最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大体沿着河流展开,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浦江水阔江深,可以承担国际航运功能,故大中企业、码头、货栈多集中在黄浦江两岸。风平浪静的苏州河,是上海连接苏浙各地并经大运河连接广袤内地的通道,沿岸中小企业居多。

      全市近大部分面粉企业、将近一半的纺织企业,都聚集在苏州河沿岸。一是因为苏州河离城近,蜿蜒穿过城区,租界及周边有便利的基础设施、安定的生产环境。二是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许多通过苏州河水道来到上海。三是因为具备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更便捷地输送原料和生产品。不过,等到企业规模扩大、原材料需从国外进口以及苏州河逐渐遭受污染,一些企业就将目光转向黄浦江。

      劳动力优势在上海同样明显。19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战争频仍、自然灾害等原因,内地大量人口进入上海。他们在苏州河西部的两岸搭棚而居,为附近的纺织厂、面粉厂等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其实,上海很早以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据统计,1930年上海人口突破300万,其中80%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业化的召唤下,农村人口包括女性人口大量离开农村,这是城镇化开始的一种表征。上海的纺织女工人数可观,她们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了一定水准的生活,奠定了女工在上海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开埠以来,尤其是洋务运动之后,从政府到民间都掀起了一股办工厂的热潮。“领头羊”是印刷、船舶、机器修造等企业,为从事贸易的洋行提供急需的服务。接下来是缫丝、轧花、面粉等工厂,这种新兴机器作业更加有利可图。此外,丝茶是出口大宗。上海离原料产区比较近,在上海设厂,可以就近采购蚕丝等原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上海民族工业再次获得迅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在棉纺织、缫丝、毛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火柴、制约、船舶修造和电业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诞生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一时期,上海以纺织、面粉和卷烟为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区则集中在杨树浦、沪西、闸北和南市高昌庙地区。

      但也要看到,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的恶果。在小说《子夜》中,茅盾讲述了城市的繁华和凋敝,以及在金融危机冲击与外国资本挤压下民族工业的艰难、实业家的奋斗和失败。小说的主角、丝厂老板吴荪甫憧憬着这样的现代化社会:“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可见,汽笛声声、大烟囱冒着黑烟在当时被视为现代化的象征。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后,苏州河河水水质严重恶化。当中的原因,既有河水流量不足、泥沙沉积之故,但更主要的还是工业污染问题。例如,外商开办的江苏药水厂实为化学厂,生产硫酸、硝酸和盐酸,每天有大量废水排入苏州河,导致附近的空气里飘荡着刺鼻的怪味。厂门口的一条小路,因此被人称为药水弄。

      生活污染同样不可小觑。叶灵风在散文《煤烟河》 中描写了这一时期苏州河区域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情形——“你若不是为了衣食问题咬了牙在那里做牛马的人,你简直连一分钟也不能停脚”。

      拥有工业区和水电煤基础

      上海近代最早、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江南制造局,即后来的江南造船厂,位于黄浦江畔高昌庙地区。因为有江南制造局的存在,当地自然而然地发展为一大工业区。除此之外,还有两大工业区,一东一西,东为杨树浦,西为沪西地区,都属于傍水而居、地价低廉、有水电煤支持且劳动力集中居住的地区。

      江南制造局作为一家军工企业,可以说是第一家“央企”,创造了诸多工业史上的第一。但它高墙深垒,相对比较封闭。厂内有数千名工人,依厂居住着大量家属,形成了独特的厂区、街区和居住区,并建有不少弄堂工厂。

      在沪西曹家渡、小沙渡、潭子湾和江苏路等苏州河两岸,建有许多缫丝、棉纺织、丝织厂和面粉企业,如着名的荣家企业福新面粉、申新纺织企业,吴蕴初天字号化工企业,华生电器厂,日资内外棉、丰田、日华等棉纺织和印染厂等。

      杨树浦处于英租界中心与吴淞口之间,东、南面濒临黄浦江,北距吴淞口约16公里,南有十六铺等许多客货运码头,对岸的浦东也建有不少码头、堆栈和仓库。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它还有一大优势是滩地地价低廉,征用农田和拆迁民房只需缴纳象征性的征地费,甚至可以无偿使用。1869年,从外滩沿黄浦江至杨树浦的马路修通,进一步增加了便捷途径,前来此地开设企业的络绎不绝。其中,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棉纺织、针织、丝织、印染、印刷、化工、橡胶、电机、造船等行业。

      1865年12月18日,外侨在南京路(从河南路到外滩段)点亮煤气灯。这是上海告别煤油灯、使用煤气路灯的开端。当“地火”或“自来火”在夜晚大放光明的时候,南京路的繁华景象愈发光彩夺目。1882年,上海发电厂开始供电,夜幕下的弧光灯明亮晃眼。市民见所未见,也不知其具体称呼,故取名“赛明月”。1883年6月29日,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近代中国城市供水史在哗哗流水声中翻开了新的一页。

      可以说,正是由于深厚的水电煤工业基础,才有了上海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才有了南京路和外滩的灯红酒绿,甚至才有了“东方华尔街”的形成。它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时人就明确评价:“上海之繁荣,所以冠全国,其公用事业之发达,当不失为第一大因素。”

      但值得一提的是,早期一些上海市民因不了解水电煤的真正奥秘,曾采取抵制或排斥的态度。由于煤气管道铺设地下,有人害怕它会破坏风水。一些人力车夫甚至认为,煤气通行之处,地下肯定滚烫,遂互相告诫不可赤脚走过那里,以免烫伤。还有人觉得,自来水管靠近煤气管,水中会渗入毒质,“饮之有害,相戒不用”。还有意思的是,电灯在大街上用作照明后,有人认为“电火”是火,与炭火、木火无异,可以伸出长长的旱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民耳闻目睹之后,由最初的排斥态度逐渐向接触、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后来,连李鸿章这样的清朝大员,也兴致勃勃前来为自来水厂开业剪彩。事实上,曾国藩、李鸿章和盛宣怀等洋务人物,也是近代工业化的先驱。盛宣怀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华商银行。李鸿章则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批早期知名企业。

      工人阶级人数最多觉悟最高

      由于苏州河、黄浦江的流向,奠定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主要路径是由东向西发展,南京东路接上南京西路,淮海东路连上淮海西路,东西向的马路又长又顺,南北向的马路则恰恰相反。

      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如此特点。工业区集中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外来移民往往紧挨各大工业区及码头、车站、铁道和工厂附近,或直接住进厂区宿舍,如夏衍《包身工》中所描绘的场景。一般来说,上海本地市民主要居住在老城厢里,人口稠密、道路狭窄、住房密集。除了极少数弄堂工厂,无法再有较大企业插足,当然也就少有外来移民居住。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界区域首当其冲,遭受日军轰炸或侵占,相关区域的华商企业几乎损失殆尽。同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又集中在外滩、江西路、四川路、延安路一带,进一步造成了苏州河两岸“北衰南盛”的不平衡。

      以前,外国侨民和有实力的华人往往住在空旷幽雅的上海西区。犹太富豪沙逊的别墅在虹桥路;《十八春》里,暴发户祝鸿才的房子也在此处;《子夜》 里的吴荪甫则住在静安寺西面。这些地区闹中取静,自然环境宜人,又有着良好的商业和文化氛围。

      上海人曾有过“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上只角和下只角不是简单对应中心地段和边缘地段,也不是简单对应所谓的租界和华界,其主要对应的应是工业区和商业区、高级居住区。坦率地讲,早期工业区的商业和文化氛围欠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加上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造成的污染,使得其与租界商业区、金融街(000402)和西段高级居住区相比却有所差别。但历史发展到现今,老工业区的面目已经大变样,“上只角、下只角”之旧说可以休矣。

      上海近代工业具有明显的对内、对外开放特征,既要吸纳原材料,又对内地输送工业产品和生产要素;既吸纳国际市场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又向世界输出原材料及加工品。国际国内商帮云集,为上海作为一个融合中西、交汇南北的大都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一大批工厂企业的诞生,尤其是经久耐用的优质工业产品,曾经是上海最好的名片,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声誉。人们想到上海,就可以从产品联系到质量、信誉和诚信。可以说,工业文明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必须看到的是,近代上海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上海有着建党的最佳条件。其中,最为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是我们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上海的各色企业中,诞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成立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工人阶级人数最多、觉悟最高这一因素是不应被忽视的。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文化上海之“风从海上来——近代上海经济的崛起之路”系列演讲速记稿整理)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查看更多
    • 内参
    • 股票
    • 赢家观点
    • 娱乐

    重磅利好!证监会周末出手直指融券,私募:对做空“釜底抽薪”

    周末A股突发利好。据证监会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对融券及战略投资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

    450万元投资私募基金爆雷 华创证券一总经理被判全赔

    华夏时报记者张玫陈锋北京报道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一则民间判决书揭露了私募基金投资转化成民间借贷的“乱象”。文书显示,周某作为华创证券上海分公司的原总经理,向孙...

    继续震荡筑底,下周坚定看多

    前篇周评题目指出节后有望形成三级共振低点。而从日线短周期的角度给出低点不会迟于10月12日出现。当然这里主要是指大盘指数而言,其它指数的形态与大盘可能有些出入,后...

    湘佳股份:公司的冰鲜业务和活禽销售是公司的主要营收组成部分,养猪业务占公司营收…

    消息,湘佳股份(002982)10月1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上半年亏损的业务是养猪吗?还有那些板块是盈利的?请介绍一下预制菜业务湘佳股份董秘...

    早知道:2023年10月13号热点概念与题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短线反弹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53.04点、3063.04点,当前阻力位:3152.02点、3155.36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

    早知道:2023年10月12号热点概念与题前瞻

      上证指数目前处于下跌趋势中,依据赢家江恩价格工具得出:当前支撑位:3053.04点、3063.04点,当前阻力位:3152.02点、3157.74点,由赢家江恩时间周期工具展示得出:...